丁鵬年:愛學習的種棚人
初見丁鵬年,是在他大棚邊上臨時的家裏,他那雙粗壯、幹燥而又靈巧的手,很引人註目。
當土瓦工,四處奔波,因病致貧,這是六壩鎮南莊村八社丁鵬年早年的生活。2014年脫貧後,丁鵬年順應國家政策,享受了一米墻300元的補貼,一門心思種起了大棚。
辣椒棚裏,一排排辣椒苗整齊劃一,長勢喜人。丁鵬年隨手摘了幾根又長又粗的辣椒介紹起來:“這個品種是華美105,剛長了兩天就能這麽好,現在辣椒我基本不用打理……”從品相介紹到口感以及銷售,丁鵬年滿臉的笑容透露著自信和喜悅。眼下,正值辣椒白粉病的高發期,然而丁鵬年的辣椒卻完好無損。
一開始種辣椒,丁鵬年並不順利,種了四座大棚,其中一座連續三年沒有收入。不是水澆多了導致根部腐爛,就是亂想辦法深翻土地導致土地沒有營養……不懂技術成了丁鵬年最大的問題。
丁鵬年積極參加農業農村局組織的脫貧攻堅蔬菜種植培訓班,碰到問題及時找農技專家請教,或者在網上邊看視頻邊做筆記……這幾年,他搖身一變,也成了半個種植辣椒的專家。
“附近村上的,誰有問題就跟我喧一喧,而且我觀察得比較細致,他們看不出來的,我一看就能看出來。現在,辣椒上的問題,我完全能掌握,摸透了。”這是丁鵬年6年來,不斷學習、摸索、研究,積累得來的自信。
隨著辣椒種植技術越來越好,種植規模越來越大,丁鵬年的生活也越過越有勁,不僅改良了大棚,還修建了新房子,在種植方面,丁鵬年也有了新的想法。
“要把我的四座棚種‘活’呢!”
這句話,丁鵬年說了好幾遍。今年,丁鵬年一改往年只種辣椒的“死腦筋”,開始變換花樣,種起了西紅柿和葫蘆。
西紅柿棚裏,丁鵬年拿起剪刀在又密又高的枝葉間來回穿梭,手法相當嫻熟。授粉、打叉、繞頭,這一年,丁鵬年在西紅柿棚裏沒少折騰。西紅柿感染了病毒,丁鵬年多方請教,有時還在網上不停請教,病毒病得到了控制,丁鵬年給我們算起了帳,要是西紅柿能保住兩塊錢,這一棚也能賣個三萬塊錢。
“這四座棚要是種‘活’的話,一年就不止10萬元了。”這是丁鵬年奮鬥的新期許,新方向。六年來,丁鵬年用勤勞的雙手成功地將自己從一個因病致貧的農民塑造成一個懂技術、愛學習、肯動腦的新型農民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