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就2020年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就2020年7月份
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
(2020年8月14日)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我們註意到6月份外貿迎來了進出口增速的雙轉正,剛剛公布的今年7月份貨物進出口數據也顯示繼續較快增長,保持了雙正增長,您怎麽看這樣的數據增長?另外,疫情促使全球消費趨勢從線下轉到線上,出口跨境電商也正在成為支撐中國外貿的重要力量,您怎麽看這樣一種變化?
今年外貿的情況總體上好於預期。7月進出口同比增長6.5%,其中出口增長10.4%,連續4個月實現了正增長。外貿的增長好於預期,可能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巨大。企業特別是外貿企業面對世界經貿的變化,調整和適應能力比較強。二是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穩定外貿的政策,比如出口信貸、出口信保等,對於企業穩定和擴大出口起到了積極作用。三是中國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比較強,主要產業調整適應外部需求變化的能力比較強。四是面對全球新冠疫情的沖擊,中國在推動國際抗疫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系列抗疫物資的出口對整個外貿的拉動也起到了積極作用。還要看到,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挑戰下,部分經濟體生產停滯,一些訂單向國內的轉移也促進了外貿增長。總的看,中國經濟潛力大、韌性強特點明顯。
關於你提到的跨境電商的問題,一些新的外貿形態對於外貿增長的帶動作用在增強。從近期商務部公布的情況看,跨境電商對於外貿增長的帶動作用明顯,增速明顯快於其他進出口。從未來發展看,推動跨境電商發展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暢通物流。跨境電商是新事物,涉及到國內國際物流,暢通國內國際物流需要繼續推動。二是暢通資金流。跨境電商涉及到境內境外資金流流動,通過使資金流快捷、順暢地交流,對於跨境電商的發展也有重要作用。三是暢通信息流。通過信息流的暢通更好地服務用戶,滿足用戶的需求,快捷、迅捷地服務客戶的要求。
香港南華早報記者:剛才提到夏糧的數據,近期糧食安全問題引發了不少關註,請問今年早稻的收成情況如何?統計數據能否反映出南方洪澇災害對早稻收成和晚稻播種的影響,會不會對全年產生影響?
今年洪澇災害引起了大家關註,特別是對於農業生產的影響。總的來看,今年南方地區的洪澇災害對於早稻單產產生了一定影響,但今年早稻播種面積增加較多,綜合來看,目前總的判斷早稻還是有可能豐收的。
今年夏糧產量創歷史新高,比去年增長0.9%,為全年糧食增產奠定了很好基礎。從整個糧食生產來看,大頭在秋糧,秋糧占全年糧食產量的70%以上。目前看,60%的秋糧在北方地區,受洪澇影響相對較小。這些年,對於農業生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今年的“六保”中很重要的一條是保糧食能源安全,對於農業方面的投入在加大,國內的抗災減災能力增強。因此,整體看全年保持糧食生產穩定是有條件、有基礎的。
鳳凰衛視記者:我們關註到,今年的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在7月底發行完畢,再加上之前發行的一部分地方政府專項債很大地投入到了基礎設施建設,從投資的數據來看,資金是否實現了預期目標?
今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對於投資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6%,降幅比1-6月份收窄1.5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降幅也在收窄。從資金情況看,財政資金對於投資的支持增強。1-7月份的投資到位資金同比增長2.1%,已經轉正。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同比增長20%以上,有利於整個投資增長。從投資整體情況看,今年的投資和以往相比,最大的特點是沒有采取“大水漫灌”那種強刺激。促進產業升級發展是投資政策中的重要方面,民生領域投資增長也比較快。從1-7月份看,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8%,社會領域增長8.7%,社會領域中的教育、衛生投資增長都在兩位數以上。在高技術產業投資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相關行業的投資增長比較快。從相關部門信息看,上半年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增長態勢比較好,新建5G移動基站數量超過20萬個,信息領域投資增長也在兩位數。這些投資對於當前穩定經濟,對於未來發展都會起到良好的作用。
關於工業生產,這個月的突出特點確實是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比較快,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與汽車產業快速增長有相當大聯系。7月份汽車工業無論是產量還是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都在20%以上。由於我們的汽車生產企業很多是合資企業,對於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的工業生產來說,這是一個重要因素。
總的看,中國經濟綜合競爭的優勢在全球來看還是比較強的,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還是在不斷地擴大。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外資,仍然是中國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上半年來看,外資大項目還在繼續增加,中國經濟對外資的吸引力在增強。外資企業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發出指示,敦促通過立法和監督制止餐飲浪費,請問此時聚焦“舌尖上的浪費”,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麽?今年會發生糧食危機嗎?
關於糧食生產、供給的情況,剛才已經介紹了,總的來看,中國的農業基礎不斷夯實,農業供給能力、機械化水平、糧食生產穩定性都在提高。中國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保證糧食生產穩定是有較好條件和基礎的。
關於你提到的制止糧食浪費的問題,中華民族一直有勤儉節約的傳統,我們要堅持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同時,農業生產需要大量的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投入,通過減少糧食浪費、實現集約化生產,有利於推動實現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