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游戏下载縣2020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
今年以來,全縣上下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持續向好,實現生產總值6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35億元,增長4.8%,增速較上半年減緩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6.1億元,增長8.1%,增速較上半年加快2.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3.1億元,增長3.03%,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03個百分點。
一、農業生產形勢較好,種植結構持續優化
前三季度,全縣實現農業增加值14.35億元,同比增長4.3%,增速比上半年減緩0.1個百分點。種植結構持續優化,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02.1萬畝,比上年增加6.42萬畝,增長6.7%,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2.06萬畝,增加6.27萬畝;油料播種面積3.23萬畝,減少0.91萬畝;蔬菜播種面積13.16萬畝,減少0.91萬畝;飼草種植面積12.84萬畝,增加2.41萬畝。畜禽出欄增長較快。前三季度,預計生豬出欄7.9萬頭,同比增長157%;牛出欄0.61萬頭,增長7.2%;羊出欄24.2萬只,增長6.8%;家禽出欄16.5萬只,增長3.9%。
二、工業經濟持續回升,縣屬工業降幅收窄
前三季度,全縣完成工業增加值13.46億元,同比增長7.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4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09億元,增長7.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個百分點。
省、市屬工業支撐作用明顯。省、市屬工業實現增加值8.53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較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拉動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3個百分點,仍是全縣工業企穩回升的重要支撐。縣屬規上工業降幅收窄。縣屬規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56億元,同比下降8%,降幅較上半年收窄3.7個百分點。五成主要產品實現較快增長。全縣重點監測的10種主要工業產品,其中磷酸一銨同比增長38.2%,水泥增長23.3%,電石增長18.1%,火力發電量增長13.3%,光伏發電量增長5.6%。生鐵、焦炭、磷酸二銨、合成氨、麥芽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企業效益受疫情沖擊較為明顯。前三季度,全縣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7.68億元,同比下降11.3%;利潤總額0.09億元,下降69.6%;虧損面達47.6%。
三、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民間投資活力強勁
前三季度,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4%,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3個百分點。其中:項目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94.8%)增長14.4%,增速較上月末回升0.6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5.2%)增長13.6%,增幅較上月末回落1.2個百分點。
全縣完成民間投資13.02億元,增長126.8%,占投資總額的62%。對全縣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199.7%,拉動投資增長39.7個百分點。
四、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市場銷售明顯改善
前三季度,居民生活和市場活力加快恢復,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全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82億元,同比增長2.2%,累計增速年內首次轉正,增速比上半年加快3個百分點(上半年為下降0.8%)。分行業看,批發業銷售額增長5.3%,增速較上半年加快4.3個百分點;零售業銷售額增長7.6%,增速較上半年加快8.4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分別下降19.1%和8.8%,降幅較上半年分別收窄9.9和10.2個百分點。
五、財政收入降幅收窄,金融運行保持平穩
前三季度,全縣實現大口徑財政收入3.68億元,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7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6億元,同比下降6.2%,降幅較上半年收窄4.6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下降5.9%,非稅收入下降7.1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17.3億元,下降10%,降幅較上半年收窄1.2個百分點。
9月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19.86億元,同比增長9.0%,增速較上半年加快1.3個百分點。各項貸款余額92.18億元,下降5.2%,降幅較上半年擴大0.3個百分點;其中重點用於流動資金的短期貸款下降17.8%,重點用於投資的中長期貸款增長14.4%。
六、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鄉收入比略有縮小
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97元,增長6.5%,增速較上半年加快1.2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3元,增長4.0%,增速較上半年加快1.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城鎮居民2.5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為1.6,比上年同期縮小0.04。
總的來看,前三季度全縣經濟繼續呈現恢復性增長,“六穩”“六保”任務落實成效日益顯現。但是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多,疫情對部分行業、部分領域造成的沖擊和損失尚需彌補,穩就業穩企業保民生壓力仍較大,經濟穩定回升基礎需加力鞏固。